-
峨眉山佛教發展史
佛教何時傳入峨眉山
峨眉山能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這與其古時的佛教文化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宋代被名為"普賢道場",則成為了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佛法無邊,弘揚佛理,燈火盛燃至今。 然...
峨眉山的宗教發展簡史
峨眉山在較長的歷史發展中,有儒、釋、道并存和各自發展時期。佛教把峨眉山稱之為“大光明山”(見《楞嚴經》、《華嚴經》)。道教稱為“第七洞天”(見《洞天福地記》《云笈七簽》),故...
-
普賢行愿
峨眉山與普賢信仰
普賢與文殊為釋迦牟尼佛的脅侍,文殊崇拜盛行予五臺山,普賢崇拜盛行峨眉山。文殊的寺廟在北魏于五臺山業已開始建立,到北齊己建成了文殊崇拜中心。到唐代臻于極盛;而普...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贊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
-
大德高僧
晉朝大德高僧
慧持大師是晉代高僧(公元337—412年),俗姓賈,雁門樓煩(今山西寧武附近)人,出身于世族家庭。自幼聰穎,有文才。18歲時與兄慧遠聽高僧道安講經說法,豁然而悟,遂同拜道安...
南北朝大德高僧
阿羅婆多尊者是尼泊爾高僧,南北朝時期來中國。不久,阿羅婆多尊者到峨眉山禮佛,看到山環水繞,與西域化城寺地形相似,便在山上辟地建寺。因山高無瓦,運輸不便,且冰雪...
-
佛教基礎知識
發愿和回向有何關系?
“回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回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
千手觀音如何傳入中國的?
千手觀音傳入中國經歷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間,中天竺瞿多提婆攜帶細氈上畫象、結壇手印經本進獻高祖,但“太武見而不珍”,結果其僧抑悒而歸。貞觀年中又有北天竺婆羅門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