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日期 查詢
首頁 圣地峨眉 標志景點

萬年寺

簡介


  萬年寺位于峨眉山。由山麓報國寺上行約15公里獅子嶺下。為峨眉山主要寺廟之一。寺廟始建于東晉,原稱普賢寺;唐僖宗時慧通禪師重建,更名白水寺;宋時又更名為白水普賢寺。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皇帝為給太后祝賀70大壽,賜名為圣壽萬年寺。


  無梁磚殿后側有著名的“行愿樓”,內供萬年寺三寶:佛牙、貝葉經和御印。佛牙為明代國外友人所贈,據科學家鑒定,為古代劍齒象化石。貝葉經為明代暹羅(今泰國)國王所贈,上書梵文(古印度文)《法華經》。御印為明神宗朱翊爻賜建無梁磚殿時所賜。

   現在的萬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撥款修復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樓、齋堂。這座山門、彌勒殿和里面的毗盧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邊的幽冥鐘樓,右邊的鼓樓長廊和圍墻,成為峨眉山規模最大的寺廟。在國內有較大的名氣, 《中國名勝辭典》 、 《中國風景名勝辭典》及一些佛教書籍中都有記載。萬年寺還有一段光榮歷史,那就是唐代開元年間,詩人李白來游峨眉山時,住在萬年寺毗盧殿,嘗聽廣浚和尚彈琴。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朱德、陳毅、賀龍三大元帥在工作之隙,先后來到萬年寺賞蘭品茗。


無梁磚殿

  原名無梁殿,因其全部為磚結構,才被稱作無梁磚殿。它建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是萬歷皇帝為母親祝壽所建。


   全殿高17.12米,面闊15.79米,進深16.06米。上呈半圓形中空穹窿頂,下為方形底座,形似蒙古包,象征天圓地方。殿壁、殿頂,甚至門楣額枋、斗拱、窗欞皆為磚砌。該殿重檐雕甍,環匝繡欞瑣窗,門陰刻有全蜀山川形勢、云棧劍閣以及水陸途程等等,美麗無比。殿內的四面墻壁上,萬佛圍繞。內壁下部有二十四個佛龕,每個佛龕內放有鐵鑄的佛像;內壁中、上部砌有橫龕道,也放有許多的小佛像。穹窿殿頂上,繪著四位飛天的仙女,分別抱著琵琶、箜篌、蘆笙、笛子,形象生動,色彩鮮艷。殿頂四角和正中,立有五座白塔,中間的一座較大,四角的較小。殿頂四角還飾有獅、象、鹿等瑞獸。有人說,若把無梁磚殿視為一個巨大的塔座,那么,無梁磚殿的整個造型就是一個巨大的金剛寶座式塔。


普賢銅像


   在無梁磚殿內有一尊普賢銅像。相傳,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四川地方官員多次向皇帝上奏說普賢菩薩在峨眉山現相。篤信佛教的皇帝便下詔指派工部官員前往成都,專門督造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的銅像。該銅像分段鑄好,南運三百余里,鉚接而成,供奉在無梁磚殿。


   這尊銅像高7.35米,重62.1噸,造型為普賢菩薩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蓮花寶座之上。只見,普賢菩薩頭戴五佛金冠,上嵌六顆寶珠,比一般菩薩更加華貴美麗。頭向左微斜,雙眉清秀彎曲,兩眼含神平視,鼻小口端,腮部豐滿,兩耳佩環,頸戴項圈,胸垂珠飾。上身垂直端坐,身著披肩,環系彩帶,胸部半露。雙腿盤曲,坐在蓮花寶座之上,莊重之間,又顯自然。雙臂彎曲,手執如意一只。蓮花寶座為金色,高1.3米,寬2.53米。蓮花寶座下,一頭白色大象,俯首貼耳,目光下視。鼻低垂,六只長牙外伸,四蹄平站于四朵蓮花之上。普賢菩薩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儼然一位貴婦,雍容華貴,典雅端莊。這尊銅像體量之大、造型之優美、比例之勻稱、形態之逼真、工藝之精湛,出自一千多年前,實在令人嘆服,堪稱國寶。

萬年寺三寶

萬歷金印

  萬歷金印。長寬各13厘米,正中籌刻“普賢愿王之寶”六字,上方刻楷體“大明萬歷”,左邊刻“御題磚殿”,右邊刻“敕賜峨山”。明代穆宗朱載厚的孝定李皇后,年輕時久未生育,曾經派人到峨眉山白水普賢寺(今萬年寺)宋代普賢騎象銅像進香求嗣,許愿若懷男嬰,定為菩薩穿金,重修廟宇。不久,李皇后懷孕了,生下朱翊鈞,被立為太子。萬歷元年,朱翊鈞登基為神宗,尊號其母為“慈圣皇太后”。他們母子對普賢菩薩的感激之情異乎尋常,不時賞賜白水普賢寺。寺下方曾經有座小巧的慈圣庵,就是專門用來存放慈圣太后和萬歷皇帝賜品的,而今改建為客舍了。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白水普賢寺罩護普賢銅像的木閣毀于大火。次年,慈圣太后賜金重修,僧人臺泉仿印度熱那寺建無梁磚殿庇護銅像,于1601年7月竣工。適逢慈圣太后60大壽,神宗親自題額“圣壽萬年寺”,從此該寺改名為萬年寺,同時還賜了這顆御印。因是帝王賞賜,雖為銅質僧人亦尊稱為金印。

佛牙

  萬年寺內藏有“佛牙”一枚,長1.28尺,重6.5公斤,是明代嘉靖年間斯里蘭卡的僧人所俸。相傳,釋迦牟尼涅磐后火化,全身都變成了細小的舍利子,只有牙齒完整不化。而事實上,據專家考證,這枚牙齒并非釋迦牟尼的牙齒,而是劍齒象的牙齒化石,距今已有二十萬年的歷史了,頗為珍貴。

貝葉經

  用梵文將佛經刻記于生長在印度熱帶雨林中的貝多羅樹葉之上的一抨>經書,書長50厘米、寬12.5厘米,共246頁,上書《佛經》69777字,為《尊益阿含經》全部經文。具有“不柱蟲,不霉變,不千碎”等特點。
  此文物為緬甸國王所贈,據《峨山志》等古史料記載:大明嘉靖年間,高僧別傳大師去緬甸參學。精勤研究佛學十載。受到緬甸國王的尊重。并拜別傳為國師,別傳慧德圓滿返回時。國王將此“貝葉經”御贈別傳,保存于峨眉山。視為佛門珍品。

下一篇:清音阁 上一篇:生态猴区

相關文章

我的評論

還可以輸入200

  發  表  
  • 無梁殿很像藏族建筑風格

    2012年12月07日 09:33

  • 無梁殿很想藏族建筑風格

    2012年12月07日 09:30

  • 無梁殿很想藏族建筑風格

    2012年12月07日 09:28

  • GOOD

    2012年12月07日 09:25

  • marstest這個印好友深度

    2012年12月06日 20:56

白蛇的出生和修煉地在峨眉山白龍洞。青蛇本是男身,在黑龍潭修煉。因愛慕白娘子,欲強娶為妻,兩人在牛心亭前惡戰,青蛇不敵而降服,化作女身服侍左右。

峨眉山雷洞坪懸崖之上海拔2390米處,有一株樹齡高達450多歲的杜鵑花,名叫“美容杜鵑”,是目前峨眉山最高齡的杜鵑。樹高13米,胸徑2.7米。

植物活化石之“中國鴿子樹”:學名珙桐,是觀賞價值較高的古老的森林樹種,為峨眉山等處特產。在峨眉山九老洞至長壽坡千畝區域內成了建林樹種,樹高20多米。

峨眉山大蚯蚓:學名秉前環毛蚓,最大的體徑可達2厘米,體長80-100厘米。分布在海拔500-1200米的龍門洞、清音閣、白龍洞、萬年寺、洪椿坪一帶。

報國寺楹聯:“一合相,兩足尊”。上聯:世界雖大仍由微塵聚合而成;下聯:修行達到“智”、“慧”兩足的程度,即可成佛至尊,闡述了佛學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世界最大的坐佛】樂山大佛,是依崖開鑿而成的彌勒坐像。濱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面對峨眉三峰,背倚凌云九頂。佛像通高71米,開鑿于公元713年。

【峨眉山名字的由來】最早的說法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望見兩山相峙如蛾眉焉”。指其山形如美女眉毛,故稱“蛾眉山”。因是一座山的名字,后來就被人們習慣稱為“峨眉山”。

上一條 下一條

萬年寺景點地圖

 

關閉
xxxx18一19日本高清,女人爽到高潮潮喷视频大全,一本色道久久东京热,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2021
      1. <button id="58gmd"><acronym id="58gmd"></acronym></button>

        <em id="58gmd"></em>
      2. <progress id="58gmd"></progress>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