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音寺
雷音寺
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約公元1522~1572年)為觀音堂,海拔高度733米。明代萬歷年間(約公元1573年)無瑕禪師結茅于此。傳說無瑕和尚攝心退熊,定寂走虎,名震四方。清初時曾一度改名解脫庵,光緒10年(公元1884年)改建寺宇,更名雷音,以志其事。寺踞高崗,椽結危巖,清澗潺潺,叢林郁郁;夏秋晴明,蟬韻鶯歌,雜乎魚磬,雅趣幽情,引人入勝。
寺下為解脫坡,坡下繞瑜伽河,解脫橋橫跨其上。原橋旁有池,池中蓄水盈盈,清澈如鏡,供游人凈身沐浴,有“仙人會”之稱。沿瑜伽出涼風橋,古有石坊,坊上橫書“震旦第一”四字。秦時天竺稱中國為“震旦”,意為日出之方。把峨眉山稱為“震旦第一”,有“中國第一山”之意。
還可以輸入200字
發 表